国内乘用车经历了长时间的销量快速增长
来源:
锌财经
日期:2022-01-13
责编:
殷绪江
自2018年后形成连续负增长局面,汽车乘用车市场逐步由以首次购买为主的增量市场切换为以换购为主的存量市场。根据中汽协发布数据,2018年,全国汽车销量增长速度出现了28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2018年汽车销量是2808万辆,较2017年减少了80万辆,而2018年汽车销量增长速度为-2.76%。
进入2019年,我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高达9.3%,2020年整体销量为1976万辆,下滑6.3%。可见,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变得白热化。在陷入存量市场的同时,汽车朝着新能源方向发展也成为了长远趋势。在趋势中可见,这个行业又进入到真刀真枪拼杀的阶段,传统车企转型、新势力扩大量产都纷纷成了各家的战略目标。
跟紧政策,站上新风口
据中汽中心测算,汽车碳排放占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80%以上,占全社会碳排放7.5%左右。2020年,汽车使用阶段碳排放约7.2亿吨,约占汽车碳排放九成。在这样的形势下,全球车企都在产业趋势、产品结构与市场收益中寻找新的平衡点,而新能源毋庸置疑是未来车企发展的大方向。如何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这“新四化”的转型与“双碳”目标更好的结合起来,将是一场“系统性能源变革”的重塑,也是汽车行业的一个新风口。事实上,长城汽车早在2009就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小组,专攻新能源领域的技术难点问题。到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未来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000亿元。
抢先落子,深度布局未来
面对眼下的存量市场,如何通过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的风口来挖掘市场,这对于车企来说相当重要。不难看到,在这样的风口之下,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跨界造车,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21年,不少互联网企业以各种姿势杀进了新能源智能汽车行业,开始谋划自己的造车大计。
比如在2021年3月末,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小米智能汽车业务正式立项。在当晚的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小米将成立全资的智能电动汽车子公司,并且他将亲自带队,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席执行官。再比如华为、百度、阿里等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在去年扎堆进入这一领域......
随着众多势力不断进入汽车行业,在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对于汽车行业的热情也被迅速点燃。过去的一年里,新能源车销量数据不断超越市场预期,虽然全年销量尚未公布,但据中汽协最新预测,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根据中金预测,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513.4万辆,同比增长57.7%,其中纯电404.2万辆,插混109.2万辆。在新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对于汽车需求的本质,已从简单的出行工具转变为智能移动终端,电动智能化技术的落地与量产是众多车企抢占未来发展新赛道的核心竞争力。
在电动化方面,去年6月29日,长城汽车发布大禹电池技术,在正常使用生命周期内,可保证不起火、不爆炸,把动力电池安全提升到行业全新高度。另外,成功应用在哈弗H6S以及拿铁产品上的柠檬混动DHT技术,打破外资混动技术壁垒的同时,也获得了入选“中国心”2021年度十佳发动机。

手机端
点一点或扫一扫
咨询、采访、合作、投稿等请致电:13911566744(含微信)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科技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科技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科技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1978751725@qq.com
本网公告:环球科技网从不发布负面新闻资讯,也绝不会发布负面信息。如发现负面信息链接请甄别是否为环球科技网所发。
本网系北京伯乐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所有。本网唯一域名(www.hqkjw.cn),其它域名链接均为假冒。望广大网民及企业主认真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