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2023-04-14
责编:
殷绪江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有效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有助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支撑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眼下,正值春耕大忙。今年春耕备耕期间,不少种粮大户在翻整土地、准备农资的同时,也琢磨着添置一些脱粒、烘干的机械设备。希望到丰收时,通过初加工把丰收粮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真正让好粮卖上好价。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是名副其实的“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作为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工程”,农产品初加工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农产品单位价值,有力促进农户增收致富,也可以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优质原材料,降低后续加工成本,完善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可以说,农产品初加工是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提升效益的重要支撑。从统计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年均增长近2个百分点。
也要看到的是,与产业发展和农户实际需求相比,我们的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相比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产品初加工的机械化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同品种、不同区域间初加工机械发展并不平衡,部分初加工装备还存在短板弱项甚至空白等情况,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产学研推用一体化机制也亟待健全完善。
瞄准稳产保供、增值富农等目标,农业农村部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到2035年,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70%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农情下,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加大产后烘干、储藏、保鲜等能力建设,有效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有助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支撑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促进农产品初加工产业发展,首要还是瞄准农民的实际需求。从需求侧出发,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加快补齐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的短板弱项。比如,农民迫切需要减少粮食和油料产后损失,那么相关企业能不能在清洁能源烘干、机械通风储藏等技术装备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比如农民急需提升果蔬、畜禽及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品质品相,那么相关企业能不能将预冷、保鲜、清洗、冷藏等技术装备作为发展重点,通过提升初加工机械化水平,助力农民扩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促进农产品初加工产业发展,还要注重装备与工艺的应用融合。就好像在粮食生产环节,性能优秀的“大铁牛”需要高效实用的农艺配合,才能真正助力实现丰产丰收。农产品初加工领域同样如此,加强农机装备与农产品初加工工艺融合研究,促进机艺衔接配套,才能真正方便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用得上、用得好。春光融融里,农民在田间播洒新的希望。让广大农民用上更多实用机械,用一季接一季的丰收换来增收的喜悦。

手机端
点一点或扫一扫
咨询、采访、合作、投稿等请致电:13911566744(含微信)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科技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科技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科技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1978751725@qq.com
本网公告:环球科技网从不发布负面新闻资讯,也绝不会发布负面信息。如发现负面信息链接请甄别是否为环球科技网所发。
本网系北京伯乐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所有。本网唯一域名(www.hqkjw.cn),其它域名链接均为假冒。望广大网民及企业主认真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