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奇玩具”到“实用好物”:智能机器人成为中国消费市场新热点
来源:
新华网
日期:2025-03-14
责编:
殷绪江
清晨的泰山南天门,山风裹着寒意掠过海拔1460米的石阶。当第一批游客还在艰难攀登时,一只银灰色四足机器狗已驮着半人高的储物箱,在陡峭的“十八盘”上完成多个来回。这段视频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走红,“它居然会侧身避让!”一位游客举着手机追拍机器狗,镜头里这个最大载重120公斤的智能机器狗在45度斜坡上稳如磐石。
这是泰山文旅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用来测试搬运货物和清运垃圾的机器狗,它正在解决困扰景区多年的难题——泰山景区年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年垃圾产生量达到2.4万吨,垃圾清扫、运输难度大,运输成本高。景区工作人员表示,机器狗能爬山、涉水、越障,还能完成负重行走,显著提升垃圾清理效率。
这一幕是中国消费市场智能机器人热潮的生动缩影。从2025年春节售价9.9万元的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迅速售罄,到电商平台各类“AI仿生陪伴机器人”热销,消费者对智能机器人的认知正从“新奇玩具”到“实用好物”转变。
“它不仅能帮我取快递,还能提醒老人吃药。”有买家在宇树Go2机器狗商品评论区写道。这款产品已成为不少中国家庭“触手可及的智能助手”。
根据2024年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53亿元;到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将达到750亿元,将占世界总量的32.7%。
这股热潮背后是坚实的政策支撑。2023年11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重庆、深圳多地也相继发布政策文件,支持重点攻关具身智能机器人大模型生态体系相关技术,并给予资金支持。
当AI突破“数字大脑”局限,开始拥有“物理身体”,智能机器人开始承担养老陪护、家庭管家等多元角色,撬动万亿级市场。家住重庆渝北区的张黎今年70岁,几年前中风后,他的下肢精细控制能力下降,影响到日常行走。不久前,女儿为其购买了一套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后,身体状况改善明显。
“近年来,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被很多人接纳,帮助老年人以及脑卒中、脑损伤等肢体功能障碍者进行康复训练。”重庆一家医疗科技公司市场主管葛承军介绍,机器人配载了多组传感器,可以检测用户髋、膝关节的运动数据,通过智能技术运算分析预判动作意图,实时进行马达控制,驱动外骨骼及时提供辅助力量,增加患者动力耐力和稳定性,从而改善用户活动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情感需求催生更细分的市场。在中国社交平台上,“遛机械犬”话题播放量破亿,AI宠物凭借“永不离线”的陪伴属性,成为不少年轻人治愈孤独的“赛博伴侣”。近日,一款名叫“哮天”的机器狗在网络上“出圈”,它不仅能跑能跳,还会扭屁股卖萌与人互动。
恒之未来(重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康啸虎介绍,“哮天”是一款高集成化的小型智能四足机器人产品,重量仅有850克,成人可单手持握。它能够理解并响应人类指令,可以流畅地完成坐下、跳跃甚至跳舞等动作,支持App、遥控手柄以及AR、VR技术等多种交互控制方式。
从泰山清洁工到家庭伙伴,从养老助手到智能宠物,智能机器人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中国消费市场。

手机端
点一点或扫一扫
咨询、采访、合作、投稿等请致电:13911566744(含微信)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科技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科技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科技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1978751725@qq.com
本网公告:环球科技网从不发布负面新闻资讯,也绝不会发布负面信息。如发现负面信息链接请甄别是否为环球科技网所发。
本网系北京伯乐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所有。本网唯一域名(www.hqkjw.cn),其它域名链接均为假冒。望广大网民及企业主认真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