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技术与应用专题研修班首期高级工程师培训成功开班
来源:
环球科技网
日期:2024-12-25
责编:
殷绪江
【环球科技网】“未来几年新型储能突出应用到哪些场景,在新质生产力中会起到哪些促进作用……”课堂上学员的提问精彩激烈。12月1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动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首期“储能技术与应用专题研修班首期工程师培训”在北京成功开班。培训班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储能专业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培训站点中新综合能源承办。培训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8天有效时间,对来自“电力系统”“新能源”领域60余名学员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已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行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2020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2022年3月又发布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预计2025年新型储能将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而到2030年新型储能将全面市场化发展。政策也将从发展规划、市场机制、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对电力系统从业人员和新能源行业专精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高专精”储能人才将成为世界科技前沿的主力军,技能培训也势必走在前列。
“在能源领域日新月异的今天,储能技术作为推动能源革命的关键力量,正引领着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各种新能源贯通新型电力系统,连接供给侧和需求侧,对电力绿色、电网安全、电能供应经济性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新能源、储能、电力多学科交叉研究,涉及物理、化学、材料、能源动力、电力电气等知识领域,对电力系统从业人员和储能领域“高精尖”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为了培养更多储能领域的交叉学科技术人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储能专业委员会特别推出了储能技术与应用专题研修班,课程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培训标准研发,主要面向能源、电力、化学等相关专业科研人员,或储能行业从业者以及希望转型进入储能领域的职场人士,亦或是对储能技术感兴趣的创业者及投资者,旨在帮助学员掌握前沿的储能技术知识,提升实战应用能力,为未来融入能源事业积蓄力量。
“师资雄厚,信息全面且前瞻。课程讲师汇聚行业顶尖专家,能够深入解析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前沿一手信息,让学员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科学备课,紧扣热点与痛点。解读全球及国内储能政策,分析储能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为学员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创业指导;资源共享,鼓励交流与合作。搭建学员与专家、专家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助力单位或个人拓展人脉资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储能委员会副秘书长李蓓介绍培训班特点时说。
培训课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马士聪副所长、清华大学梅生伟教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员戴兴建教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储能所储能集成运行室渠展展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蔡旭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杨绍斌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学院沈丁副院长、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张华民导师、北京工业大学吴玉庭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郑华教授、国家电投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陆维教授11位知名专家教授,围绕新型储能技术原理、场景应用、趋势预判与运行评价等新要点,从综述、技术、应用3个篇章,深入剖析问题、全面解读观点。
蔡旭教授主讲的题为《高压直挂储能装备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阐述的“高压直挂储能可大幅提高储能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提升对电网的支撑能力!是构建风光高比例新型电力系统的要素”观点,受到学员广泛热议。参会学员、永州市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陈捷,在体会文章里通篇阐述了高压直挂“经济性”的优劣;参会学员、龙源电力集团项目运营部负责人未晨旭,带着“光伏配套储能是否也可以作为主力电源”“高压组联采购工作如何开展”两个问题,与蔡旭教授面对面做了请教和交流……
梅生伟教授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基于压缩热回馈的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并先后进行了低温蓄热和中温蓄热技术路线的试验验证。国家储能示范项目“江苏金坛60MW/300MWHh盐穴压缩空气储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2024年3月、7月,中央电视台以“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打造新型能源体系”为题分别予以跟踪报道。
杨绍斌教授围绕锂离子电池发展历程、原理结构、性能与设计、储能现状、安全现状、发展前景六个方面,与其《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原理与应用》著作紧密结合,深入浅出阐述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储能现状与发展。问卷调查显示,学员关注率高达78%。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培训站点中新综合能源负责人郑玉富表示:“随着中国能源转型进程的推进,储能重要性日益凸显,新型储能技术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将持续加强培训力度、提升培训能力,不断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技术应用提供强劲人才支撑。培训班每年定期组织2期,未来将延展到电力系统、新能源关联的更多领域。”
据了解,考试合格学员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联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共同颁发的“储能技术高级工程师”职业技术证书,证书信息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官网(www.miiteec.org.cn)查询。全程参加培训学员获得的继续教育72学时,适用于地方人社部门职称评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