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 大奖得主的科研路
来源:
广州日报
日期:2019-11-18
责编:
环球科技网
11月17日,2019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现场,邵峰、王贻芳、陆锦标、王小云4位科学家分别获颁2019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单项奖金100万美元。包括杨振宁在内的一大批科学家及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科学委员会委员等出席了颁奖典礼。随后四位获奖者召开媒体见面会,向记者们介绍他们的研究领域、取得成果以及获奖感受。
“物质科学奖”获奖者王贻芳:热爱科学热爱“无用之学”
王贻芳、陆锦标因其在实验中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 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 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的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
在获奖致辞中,王贻芳表示:“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一般很难被社会大众认可。我经常被问,‘你这个研究到底有什么用?’我常常很不礼貌地回答‘没什么用’。‘热爱科学’大家都会说,但热爱‘无用的科学’,就不那么容易。我从事的中微子及粒子物理研究就是这样的‘无用之学’。但粒子物理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元素’,探索的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规律。从近代科学发展的几百年历史来看,其基本思路就是寻找这种最基本的‘元素’和‘规律’,在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各个层次上发展。对世界的好奇,探索自然规律,是科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收获良多。”
谈到中国的大型对撞机,王贻芳说:“大家现在可能还看不清楚需求,就像20年前我们很难想象为什么要做一个20亿的江门中微子实验?10年前我们推动50亿的怀柔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时也很艰难。但10到20年后,大家会认识到,我们需要有CEPC这样的有重大科学意义、社会意义及重大的技术发展意义的大科学装置。”
在媒体见面会时,王贻芳表示:“作为科学家,热爱科学是必须的。我现在1/3的时间用于进行中微子的研究,1/3的时间在推动大型对撞机的设计和基础研究,另外也花1/3的时间用于研究所的管理工作。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来说,最关键的是科学要喜爱,如果你是出于某种目的而从事科学研究,那遇到困难时,你可能就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并选择逃避。对年轻人,我不太喜欢用‘培养’这个词,年轻人的能力是从竞争中得出来的,只要我们给予他们‘土壤’,他们的能力自然而然就体现出来,并不是要‘伯乐’来选。”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王小云:密码学与区块链息息相关
清华大学杨振宁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密码协会会士王小云因其创新性的密码分析方法揭示了被广泛使用的密码哈希函数的弱点,促成了新一代密码哈希函数标准,而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颁奖典礼上,作为未来科学大奖的首位女性获奖人,王小云特地用英文叙述获奖感言,她说:“今天是我生命中的大日子,非常荣幸获得未来科学大奖,同时今天也是另一个起始的日子,我们要继续努力,不能有丝毫放松。年轻人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我希望能够给年轻学者更大的支持,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密码学。”
对于刚刚颁布的《密码法》,王小云认为,这部法律对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维护公民、法人的信息安全是非常必要的,“密码的定义和内涵首次得到了明确的解释,这次《密码法》中还对鼓励密码人才和科技的创新做了明确的规定。”
在媒体见面会上,王小云特别提到了区块链技术:“我从事研究的hash函数是基本的密码学工具,同时也是区块链的起源性技术,区块链将保护很多领域的交易信息,构成安全的交易平台,希望大家能关注区块链的技术。因此,密码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此,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更好地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人民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
“物质科学奖”获奖者陆锦标:研究物质与反物质之间的关系
另一位“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是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的教授陆锦标。陆锦标获奖时表示:“基础硏究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动力,它是基于我们的好奇心。通过基础硏究,我们开发新的知识,新的领域,新的思考方法,从而提升我们的智慧。所以我衷心感谢未来论坛和评委对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肯定,我也要感谢提名人的支持。能够得到这个未来科学奖绝对是我的荣誉。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小故事,在公布得奖者那一天,正好是我那星期最忙的一天,当我准备早一点上床睡觉的时候,我的儿子把王怡芳院士的紧急留言转给我,他叫我即刻回电话,听了留言后,我在想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在担心的情况下找他,才知道评委在找我。所以这个奖真的是带给我很大的惊喜!”
陆锦标还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成功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做出来的,它的成就要归功于一队很能干的国际科技人员队伍的努力,这个奖是应该属于他们的。我也很高兴能够和王怡芳所长合作发展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的突破是我科研生涯的一个高峰。”
此前的媒体发布会上,陆锦标说:“我们在研究物质与反物质之间的关系,经过新的实验,我们有可能理解,为什么现在只有物质,反物质却完全不见了,这与我们人类生存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一旦有反物质,那么它与物质作用后,这个世界就可能湮灭。大亚湾的实验把我们带入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陆锦标说:“如果年轻人要想成为科学家,一定要打好数学的基础,同时要保持对科学的热情,假如我们没有热情,那我们做研究将会万分痛苦。”
“生命科学奖”获奖者邵峰:某类细胞死亡能激活人类免疫系统
中科院院士邵峰因发现人体细胞内对病原菌内毒素LPS炎症反应的受体和执行蛋白的贡献摘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谈到自己的工作,邵峰表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最小单元,细胞死亡的目的不仅仅是去除一个细胞,有一类细胞的死亡是为了激活免疫反应,我们的研究工作就是阐明细胞死亡能激活人类免疫反应的机制。”
11月17日与青少年对话时,邵峰表示:“基础科学研究、医学研究和疾病治疗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些疾病的机制,发现可能潜在的新的药物靶点,然后把我们的研究发现转换成产品或药物。比如说我们发现了某个免疫通路在小鼠模型里面潜在的作用,生物技术公司和药物研发公司可以基于这些知识和科学发现去研发小分子的药物或抗体药物,帮助我们治疗这些疾病,所以下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媒体见面会上,邵峰说:“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有时还距离很远,如今人类的健康依赖于疫苗和各种药物,绝大部分疫苗和药物生产都依赖于基础医学的研究。目前还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我们还没有治疗的答案,所以未来基础医学的研究空间还非常大。相信我们的研究将推进我们对疾病的理解,帮助产业界对药物进行研发。”
除了科技进步,邵峰还认为:“医学伦理同样是我们重视的,技术在很多时候都是一把‘双刃剑’,法律和规矩总是之后的,而科学的发展其实非常快,这需要有前瞻性的学者去规避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风险。我还是希望不要用基因编辑等技术去做突破人类底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