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记者侠克、魏梦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国光教授团队、清华大学医学院洪波教授团队日前对外宣布,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通过植入式硬膜外电极脑机接口,让一名四肢截瘫患者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
四肢截瘫患者通过脑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实现脑控抓握功能。新华社发(受访研究团队供图)
该患者由于车祸导致颈椎处脊髓完全性损伤,此前长期处于四肢瘫痪状态。2023年10月24日,赵国光教授团队与洪波教授团队共同完成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首例临床植入试验,将两枚硬币大小的脑机接口处理器通过神经外科医生的操作植入高位截瘫患者颅骨中,并成功采集感觉运动脑区颅内神经信号。
经过三个月的居家康复训练,该患者目前可以通过脑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患者脊髓损伤临床评分和感觉诱发电位测量均有改善。
据介绍,该项目在无线微创方面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方面在保证颅内信号质量的同时,不直接破坏神经组织;另一方面它采用了近场无线供电和信号传输,植入颅骨的体内机无需电池。
据悉,第二例脊髓损伤患者植入已于2023年12月19日在北京天坛医院成功进行,信号接收正常,患者目前正在居家康复训练中。该项无线微创脑机接口的临床试验分别于2023年4月和5月通过宣武医院、天坛医院伦理审查,并进行了国际和国内植入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注册。
赵国光介绍,脑机接口通过记录和解读大脑信号,实现大脑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未来将有希望帮助渐冻症、脊髓损伤、癫痫等脑疾病患者康复,也为实现脑机融合智能提供可能。“尽管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取得一定突破,应用场景广泛,但距离大规模使用还有一定距离,未来将在设备稳定性、功能性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和拓展。”
与机器人相比,人类肢体极为灵活,能做出精细动作,并能有效地将能量转化为运动。受人类步态的启发,日本研究人员将肌肉组织和人造材料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一款双足生物混合机器人,可行走和旋转。相关论文发表在26日的《物质》杂志上。论文通讯作者、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竹内昌治表示,生物混合机器人是生物学和力学的融合,这是以生物功能为特征的机器人新领域... [阅读]
从优化服务流程到提升服务连续性,从数据库建设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从医院信息化建设到医疗质量监管,数字医疗不断开辟新空间 【现象】贵州省龙里县的村医遇到不常见的病症,可以借助远程诊断系统帮助会诊;仅用时5分钟,头颈CT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就能完成传统方法下技术娴熟医生需30—40分钟才能完成的卒中... [阅读]
深山往往意味着滞后与闭塞,是医疗普惠需要抵达的“最后一公里”。而有这样一个群体在默默守护着最后一公里的健康,他们就是乡村医生。 作为三级医疗体系中最基层的力量,他们不仅能为村民们解决小病小痛、实施及时急救处理,更能缓解城镇医院的就医压力,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 [阅读]
【环球科技网】11月18日,以“气候变化与人道行动”为主题的第三届东吴国际人道论坛在江苏苏州举行。 此次论坛围绕全球治理和人道主义问题治理,与其他国家红会深化合作,共同探寻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的解决之道,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以及国际人道主义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n... [阅读]
2024-11-21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3
2024-11-21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