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
来源:
通信世界网
日期:2024-08-19
责编:
殷绪江
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随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扩大,养老需求将更加多元化、品质化,在数字时代下,智慧养老产业以其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等优势,有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然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数字经济的持续扩张,导致不同社会群体间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使用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受限,智慧养老产业活力难以释放。一方面,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存在供需不匹配、结构失衡等问题;另一方面,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使用“门槛”高,消费潜力尚未激发,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在老龄化与数字化交汇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智慧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一道必答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结合发达国家经验及我国发展环境,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为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并呈现规模大、速度快等特点。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占全国人口的21.1%。预计2035年左右,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养老需求更加丰富多元。未来十年,我国将迎来最大“退休潮”,“60后”群体将以平均每年2000多万人的速度退休。不同于“传统老人”,“60后新老人”受教育程度更高、思想观念更开放、知识视野更开阔、消费能力更强,其养老需求已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医,扩展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养老需求更加丰富、多元。阿里巴巴发布的老年人消费报告显示,2022年老年人消费市场增速达20.9%,养老需求正从传统的健康医药转向美容、旅行、智能设备等。
智能产品及服务迅速普及。我国拥有较为完善的信息通信设施和强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生态,也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和千兆宽带网络,实现了“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个人和家庭都能非常方便地接入高速互联网,老年群体中的网民规模迅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60岁及以上网民规模为1.7亿人。与此同时,物联网快速发展,智能终端加速普及,为智慧养老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截至2024年6月末,三大基础电信企业的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25.29亿户;2024年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9亿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4.7%。
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政策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指导性政策文件先后印发,指引智慧养老产业发展。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成为政策完善的工作重点,《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多项政策措施陆续出台,着重消除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障碍,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智慧养老产品不断丰富。近年来,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不断涌现,为老年人养老、享老提供多方面支持。在健康养老需求方面,针对独居、半失能、失能等老人,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康复辅助器具类、中医数字化等智能产品不断涌现。在日常生活需求方面,部分互联网企业依托平台“适老模式”探索新的服务场景。例如,饿了么平台在北京、上海等地试点惠老助餐外卖配送服务,将政府养老服务补贴与互联网平台打通,将线下打折优惠场景搬到线上平台,便利“银发群体”居家用餐服务。
养老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在政策支持和市场积极参与下,智慧养老应用场景愈加丰富,居家安全、远程健康监测、综合健康管理等应用场景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进程加速,2021年以来,已有近3000家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并通过评测,覆盖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资讯、社交通信、生活购物、金融服务、旅游出行、医疗健康、政务服务等众多场景,帮助老年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充分享受智慧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智慧养老产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在供给侧,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供给相对不足。一方面,产品及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未来老年人消费市场的发展重点将聚焦于健康养老消费、养老服务升级、旅游与休闲消费、数字化消费与智能产品等方面。但目前我国许多人对老年用品的认知还停留在“轮椅、拐杖、尿不湿”阶段,中高端适老产品较少,并且主要依靠进口,自主设计、自主研发和自主生产的产品仍显不足。例如,老年护理人员缺乏,智能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我国养老机器人行业发展时间较短,还处在研发、试验阶段,与老年人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且机器人在拟人化、实用性、商品化等方面还有待提升。现有很多数字产品、设备与老年人生活场景的契合度较低,尤其是互联网应用,均以年轻人需求为主,缺乏通用设计的理念,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有效供给不足。
另一方面,产品及服务使用“门槛”较高。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大多要求老年人具备一定的数字技能,但是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学习理解能力下降等因素,大量老年人在使用智能产品时存在“不敢用”“不会用”“用不好”等问题。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是非网民的主要群体,截至2023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非网民群体占非网民总体的比例为39.8%。此外,部分智慧养老产品操作界面复杂、烦琐,对老年人并不友好,影响了老年人的体验感知。在需求侧,老年人消费潜力尚未激发。
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数字消费。一方面,“数字鸿沟”导致老年人难以有效利用互联网获取新闻、健康、娱乐等各类信息,限制了老年人的信息视野和知识面,潜在需求难以被充分发掘。另一方面,数字技能不足导致老年人线上购物受阻,有效需求无法转化。据调研统计,近50%的老年人因为在数字消费过程中遇到障碍而最终放弃。老年人的数字消费需求有待激发,智慧养老产业投入产出比较低,导致企业持续运营的积极性不高,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国外促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经验
丰富智慧养老产品供给。日本面向多场景打造智能产品及服务,聚焦老年人医疗护理、交通出行等领域,大力发展健康管理、智能器械等产品。在政府层面,日本明确规定政务信息化和公共领域的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要符合通用设计理念。在企业层面,智能家居企业注重设计易于操作和理解的智能设备,开发健康管理和日常辅助功能,提供安全监控、紧急呼叫系统以及家庭照护设备。同时,日本引入社会组织,建立“银色标志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养老产品生产厂商进行认证,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构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英国积极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一方面,着力推进数字技术、产品研发应用,鼓励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支持养老服务,推动数字技术在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化手段,辅以数字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三种方式,积极推动以社区养老为主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开展数字技能教学培训。美国积极推行“数字普及计划”,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参与,推出老年人互联网教育、老年人互联网技术培训、数字扫盲、老年虚拟社交平台等项目,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例如,美国老年人网络中心设立了30多个学习分中心,面向5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提供数字技能培训服务。苹果、微软等科技公司为老年人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和使用指南,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使用其产品和服务。
推动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
增强智慧养老产品供给能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应对老龄化方面的融合应用,加快脑机接口、语音合成等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老龄数字产品及服务形态。面向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等高频服务场景,丰富适老数字产品及服务的种类、功能。深入洞悉老年人的需求,理解老年人使用数字产品的偏好、习惯、难点、痛点,提升数字产品及服务与老年人需求的匹配度,增加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的有效供给。
深化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纵深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聚焦新闻资讯、社交通信、生活购物、医疗健康、金融服务、学习教育、交通出行七大领域,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应用的无障碍改造范围,持续优化互联网应用的人机交互功能,进一步降低老年人便捷上网的“门槛”。深入推动智能化服务提质增效,重点提升智能客服、AI数字营业员、身份识别等智能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水平。深入社区、乡镇一线,开展“银龄数字课堂”等数字技术应用教学活动,编制通俗易懂的智能技术教学视频,通过线上“微课堂”“直播活动”等方式宣传推广,让老年人学会用数字产品。探索建立线下数字技术适老化体验中心,集中展示适老化智能产品及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沉浸式”互联网应用体验,提升老年人使用数字产品及服务的体验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