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估中美AI发展为何如此重要
来源:
环球时报
日期:2024-03-05
责编:
殷绪江
与人工智能(AI)相关的议题正在成为科技乃至更广泛领域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不久前发布文生视频模型Sora,立即激起又一波AI热潮,同时也引发有关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等话题的新一轮讨论。Sora发布并引发热议之初,笔者正在德国参加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在一场由中美两国智库举办的人工智能对话晚宴上,笔者向在座专家抛出当时已在中国国内互联网上引发热烈争论的一个问题:自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差距到底是扩大还是缩小了?
结果令人稍感意外,包括笔者在内的中方学者一致认为,差距扩大了,尤其是Sora的发布证明美国又一次领先全球。但美方学者则一致认为,差距缩小了,根据他们对中国AI领域的研究,大模型相关的诸多指标都在缩小。双方学者虽然都是AI领域研究人员,但在“差距扩大还是缩小了”这个问题上大都还没开展过可供量化比较的调查研究,双方观点只能说是不太全面的看法而非严肃评估。不过,这个话题在中美学界引起认知偏差的背后,仍有不少值得深思之处。
第一,评估中美各自人工智能的进展尽管困难,但至关重要。人工智能是一个覆盖相当广泛的领域,光是大语言模型领域就涉及成百上千家企业的产品和研发,要对中美双方的技术实力进行动态评估极为困难。特别是在当前美国对华科技遏压的大背景下,中美在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沟通交流受到极大限制,进行专业评估的条件相对缺乏。尽管如此,双方仍然需要通过各种可能方式来对彼此AI领域发展做出相对全面客观的评估。对于这样一个极具战略性的科技领域缺乏基本信息和相互了解,就很容易导致过度竞争,并给“泛安全化”的指控和操作留下空间。美国一些反华势力近期趁机加大在AI等高科技领域渲染中国“挑战”或“取代”美国的所谓担忧,就是明显带有地缘政治目的的又一轮“中国威胁论”炒作。
第二,这个议题反映了中美双方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焦虑。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者,拥有顶尖的科研机构、丰富的技术人才和世界一流的创新环境。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不断增长的各方面投入使其显示出巨大潜力,美国因此压力重重,担心自己的领先地位会被逐步侵蚀,很快会被中国赶超。加之人工智能在军事、安全等方面具有巨大应用潜能,技术落后可能导致未来军事、安全实力等的落后。在想方设法推动对华遏压的美国反华派看来,如果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和芯片领域迎头赶上,美国在科技、经济乃至战略层面的全球影响力将会受到极大“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也对落后于美国以及差距被拉大感到焦虑。尽管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中国仍然意识到与美国在原创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美国加大对华科技制裁的情况下,不少人担心如果中国不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未来与美国的差距就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尤其是当美国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率先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相关领域的中国从业者焦虑感就会更加强烈。这种竞争和焦虑的氛围推动双方不断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和努力,进而形成一场如火如荼的技术竞赛。
第三,中美围绕人工智能开展竞争的结果是双方都取得了阶段性进步。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处于加速阶段,谁能取得最终胜利还未可知,但抛开中美之间的输赢胜负,双方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中美围绕人工智能的战略竞争客观上导致更多的政策、资本和人才等要素投向这一前沿科技领域,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在人工智能的算法、算力、数据以及政策、资本、人才等多项指标上,中美已经拉开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从这个角度来讲,一定程度的竞争对中美双方并不全是坏事。当然,美国采取非竞争性手段对华进行科技打压则是另一回事,那是赤裸裸地破坏产业生态和全球供应链安全之举。
第四,美欧在对华人工智能合作方面存在分歧。美欧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基础不一样,欧洲早就意识到自己在新兴技术领域的落后。因此,面对美国对华科技打压,欧洲有其自身利益。欧洲学界和科技产业界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与中国开展合作有助于欧洲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否则欧洲不仅会继续落后,未来还有可能沦为美国AI技术与产品的市场。
为此,欧洲大国主张区分军事人工智能和民用人工智能,寻求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与中国开展合作。只有依据自身利益制定独立于美国的科技政策,欧洲才能真正建立起自己所追求的技术主权。不过,美国显然还会不断从外交、安全等方面向欧洲施压,进而成为中欧加强人工智能合作的障碍。对此,中欧双方都应加以提防并探索更多双赢合作。(作者是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