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火车去插秧 “农技讲堂”进车厢
来源:
科技日报
日期:2023-05-08
责编:
殷绪江
“我看看我的‘讲台’在哪里?”“在这儿!车厢中间!”5月6日,K5151次列车上,哈尔滨市科技特派员、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徐永清一上车就着急地问。这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第24年开行的插秧专列,首次尝试请来农业专家在插秧专列上开设“农技讲堂”,真正变“惠民车”为“慧民车”。
随着插秧专列徐徐开动,徐永清就在这流动的、新颖的车厢讲堂里为“插秧客”们讲解寒地秸秆生物制肥及生产育苗基质技术。与此同时,徐永清还带来了用这种新型腐殖质培育的绿油油的稻苗,“这些稻苗宝宝很快就要离开秧盘,独自闯天涯了,他们还很幼小需要保护,我们团队研发的这种有营养的秸秆腐熟水稻栽培基质能全程陪伴稻苗宝宝独自闯天涯。”徐永清生动活泼的讲解,引发“插秧客”的频频掌声。
随后,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范铁丰为“插秧客”们讲解了水稻插秧注意事项;黑龙江省农机安全服务总站农机高级工程师许玉龙讲解了农业机械使用安全常识,他暖心地提醒即将到北大荒建三江插秧的旅客们掌握安全知识,避免操作失误,希望“他们高高兴兴地去、安安全全地回”。
哈尔滨局集团哈尔滨客运段插秧专列车队党总支书记程继东介绍,今年是插秧专列连续开行的第24年,预计将在未来的19天时间里开行57趟插秧专列,预计将有5万名农民乘专列前往三江平原助力春耕。今年,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和东北农业大学支持下,邀请农业专家登上专列,为“插秧客”普及春耕生产知识,一方面丰富旅客旅途时光,另一方面满足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渴求。
“车上人多,旅途短暂,也许旅客没有完全记住我讲的内容,但只要有某一个观念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就能在未来发挥作用。”作为第一个在插秧专列开讲的老师,徐永清做了认真的备课,她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很珍惜这次难忘的特殊的讲课机会。”
听了三位老师的现场授课,来自兰西县的“插秧客”张永芝感慨万分:“如今,日子真的变好了,没想到我们农民工出来打工能得到方方面面的关照。我们感到很暖心。”
本次插秧专列上有来自黑龙江省绥化市的400余名“插秧客”,他们将乘坐专列奔赴三江平原进行春耕生产,黑龙江省如期迎来插秧客流高峰,插秧专列的开行标志着黑龙江省春耕生产全面启动。
黑龙江省是我国第一产粮大省,粮食产量、商品量和调出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每年春耕季,绥化地区都有大批“插秧客”前往三江平原从事春耕生产,不仅满足了当地用工需求,也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渠道。自2000年哈尔滨局集团公司首次开行“插秧专列”以来,已累计服务务农旅客超180万人次。
本次插秧专列,哈尔滨客运段还在列车上开通了“插秧驿站”服务,为旅客搭建同农业专家交流的网络群组平台。同时,免费为旅客提供农耕科普手册,在车厢内张贴农业安全知识漫画、农事历、农业科普知识挂图,送技到站、送技上车,开好智慧务农列车,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

手机端
点一点或扫一扫
咨询、采访、合作、投稿等请致电:13911566744(含微信)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科技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科技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科技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1978751725@qq.com
本网公告:环球科技网从不发布负面新闻资讯,也绝不会发布负面信息。如发现负面信息链接请甄别是否为环球科技网所发。
本网系北京伯乐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所有。本网唯一域名(www.hqkjw.cn),其它域名链接均为假冒。望广大网民及企业主认真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