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产经  >> 查看详情

《雁栖湖论坛》杂志第五期:科学超人的“氢”云之志

来源: 环球科技网  日期:2022-10-09  责编: 殷绪江  
分享:
   【环球科技网】“一个产业不是说今天想做,明天就能做出来,培育这个市场是很难的,是咬着牙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彭苏萍说道。
   1988年,彭苏萍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得博士学位,随后长期从事煤炭和氢能源与燃料电池的科研工作。自1997年开始,他组建团队开展20余年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发电技术研究,组织翻译世界上第一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专著,推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作为首席科学家,他承担了《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近零排放发电技术研究》国家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组织100多位院士专家开展《我国氢能源和燃料电池发展规划研究》等多个项目,为中国能源科技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2007年,48岁的彭苏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之一。但对他来说,院士只是一个符号,科研才是他最大的追求。“当院士之后,别人想我还能干啥,我喜欢搞科研,院士本身是个职称,科学家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科研第一。”彭苏萍说道。
   如今,已年过六旬的彭苏萍依然冲在科研第一线,担任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矿山生态治理、城市道路探测及煤矿安全开采等四个方向孜孜不倦地追求。
   2022年8月,由于在能源领域的贡献与成就,彭苏萍获得雁栖湖论坛首届“鸿雁奖”。他表示:“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中国的能源一定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跨越式的进步,我愿意和大家一起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投身能源行业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彭苏萍就投身能源行业,至今已四十余年。
   长期以来,中国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结构呈现以煤炭为主、多能互补的结构。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少数以煤为主的国家。“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基础地位。
   彭苏萍前期的能源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煤炭展开。“我前二十年主要做煤探测技术方面的工作,主要精力在煤矿安全、地质隐患。”中国的煤炭工业从以前的普采、炮采向机械化开采,特别是智能化开采发展,对地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彭苏萍是煤田地质与工程物探专家,长期从事矿井地质和矿井工程物探工作,在精细地质构造、灾害源探测技术与装备研究和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多年来,研究成果不仅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还获得孙越崎能源大奖、光华工程科技青年奖和科技部优秀野外技术工作者。
   2006年,彭苏萍牵头组建的煤炭系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煤炭国重”)正式批准建设,围绕煤炭资源高效、安全和环境友好开采问题,在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的关键理论与技术两大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
   在煤炭研究工作之余,彭苏萍一直关注国际能源行业的动态。上世纪90年代,日本科技厅发布消息称,日本要在十年内普及燃料电池。这给彭苏萍带来很大启发,他意识到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总有一天会受到制约,包括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而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被誉为21世纪高科技之首。
   于是,彭苏萍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研究氢能与燃料电池。当时彭苏萍担任中国矿业大学科研处处长,由于科研成绩突出,团队经费相对充足。于是从1997年开始,彭苏萍就从科研经费节余里拿出一部分,做燃料电池方面的研究。他选择了燃料电池里最难的方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在彭苏萍研究燃料电池的前几年,南斯拉夫爆发了战争。他发现,一旦发生战争,首先遭到破坏的就是能源基地和电厂。这场战争让他意识到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坚定了研究氢能的决心。“这次战争让我们进一步确定,燃料电池要从集中式供电到分布式供电模式,当遇到外来干涉或自然灾害时,我们要有可靠的能源支持,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
   此后多年,彭苏萍带领团队建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心,开展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与装备研究,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09年,他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煤基/碳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前沿》,系统论述了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IGFC)学术观点。
   在彭苏萍看来,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是连接传统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桥梁,也是当前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发展氢能,不仅可以有效优化能源结构,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量,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还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并降低环境污染,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彭苏萍带领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心已经成为SOFC领域国内最大的研发团队,不仅发展了燃料电池基础理论体系,突破了SOFC关键技术,还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器件、发电模块、系统全产业链技术开发,同时与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网、华能集团、中核集团等积极合作,持续推动行业和技术发展。
   “做氢能,不下决心是做不成的。”彭苏萍说道。
推动氢能发展
   从1997年到2022年,在彭苏萍研究氢能的25年,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从全球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目前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
   从产业链来看,氢能产业分为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下游应用,涉及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环节,具有链条长、关联度强、辐射广等特点。彭苏萍研究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氢能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氢能产业链条最难的一环。
“中国氢能发展最关键的不是制氢问题,而是将能源转化为电的装置——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与提升。我们研究的是最难的部分,固定氧化物燃料电池,从材料、单电池到系统,整个产业链我们都在做。”彭苏萍说道。
   氢燃料电池是以氢气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当前主要的氢燃料电池技术有两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前者工作温度低,但需要氢的纯度高,一般化石燃料制出的氢和工业副产品氢,纯度达不到要求,因此价格偏高,这成为影响氢能源推广的因素之一。
   彭苏萍表示,如果将燃料电池工作的温度提高,氢气纯度的要求就可以降低,生产氢的成本就能大幅度降低。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不仅对氢的纯度要求低,还可以使用液化气、天然气等碳基燃料,燃料成本和传统能源相似,且能量转化率高,在大型集中供电、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及交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彭苏萍看来,氢能发展的最大意义是能改善中国能源的品质,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一方面,通过燃料电池发电,可以将发电效率从现在的40%提升到60%;另一方面,通过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在高温之下变成甲醇、甲烷等化工产品,有效推动能源结构变革。
   传统能源的最大问题是碳排放,如果能够将二氧化碳消解,或许能够为中国能源革命提供一种新方式。“可再生能源不是很稳定,存在季节性问题、白天晚上问题、风大风小问题等。”彭苏萍表示,煤是一种稳定的能源,但最大的问题是二氧化碳,如果能利用技术消解二氧化碳,就能为中国的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走出一条新路子。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不用纯氢,甚至不用氢,用现在的碳氢燃料,通过高效率发电,把高温的二氧化碳转化掉。”彭苏萍指出,在一些偏远地区,还可以用沼气池、甲烷等,使大家共同利用清洁能源体系,保证我们的能源安全。只有这样,中国的能源转型可能才会真正到来。
   在彭苏萍看来,绿色甲醇和绿氨将是氢能的2.0发展模式。“氨水的运输和分离技术相对简单,中国的肥料、农用化肥产业很发达,对氨的属性比较了解,做甲醇我们有比较优势,现在正加快这个领域的探索发展。”
   彭苏萍表示,氢有三重属性,原料属性、能源属性、储能属性。从储能属性看,现在公认比较可靠的是抽水蓄能,但各地气候有差异性,东西部资源禀赋等都存在差异,而利用煤、可再生能源制氢,不仅可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还可以作为风、光发电的调峰工具。
   在制氢成本持续走低的前景下,氢能的储运效率成为制约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环节。当下储氢运输有两种主流路线,加氢站和储氢瓶,而目前汽车加氢还面临很大的成本问题。彭苏萍指出,按200公里的运输距离进行核算,目前可以把一公斤的氢成本降到10元以下,但是运输和加氢的成本高达30元,很难降下来,因为市场还没有培育出来。“目前中国氢能只能用于商务车,未来要往公交车、重卡车等交通运输方向努力。”
   氢既是一种能源,也是一种储能载体。氢能与固体氧化物的结合,可以将发电效率提升20%到30%,有助于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彭苏萍认为,双碳目标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中国能源形式的转化,提升能源品质。“但是中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难度,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大,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值得从这个方面努力。”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科研路上的“坚持”
   从大学毕业到年过六旬,彭苏萍已经在科研领域奋斗了近四十年。
   在彭苏萍看来,做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搞科研并不是说,现在国家要做,你就能做得好,都要通过长期的积淀。”在煤炭和氢能之外,彭苏萍还有两个长期研究的领域,矿山生态治理和城市道路探测。
   他认为做科研最重要的有三点,有决心、有耐心、实干,下决心定的目标不要随意更改。“我在四个方向的研究都超过20年,研究氢能有20多年,研究黄河流域生态治理20年,研究城市道路探测30多年,所以做科研要有耐心,还要坚决干,不干不行,工科院校不光是做理论研究,还得靠勤奋。”
   做科研过程中,难免遇到难题,但彭苏萍选择乐观面对,只想办法解决问题。“应该说每个科研成果都在克服难题,一方面自己认真干,大量实践,另外遇到难题也会向别人请教。”
   他回忆道,做燃料电池的前10年,第一个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就遇到难题,当时矿业大学的燃料电池研究基础很弱,一些测试平台还不强,所以就到吉林大学向别人请教,请求别人帮助。“我们课题组通过20多年的努力,在固体氧化物方面做一点工作,虽然有难题,但我们一直去追求,去努力。”
   “坚持”是同事和学生对彭苏萍评价最多的一个词,“放弃”两个字没有出现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我这个人有一股拧劲儿,自己想好的东西就坚决做下去,我没有想过放弃,而是要把它做好。我不是燃料电池方面的专家,可以说一直是学习的过程。但是我不会轻易放弃,会想方设法解决困难。”
   谈及年轻时候的梦想,彭苏萍坦言,自己并未想到以后会成为一名科学家,而是打算做一名医生。“父母希望我学医,1998年我得过敏性哮喘,到中医研究院去看病的时候,《伤寒论》大多数我还能读出来。但我当医生的梦想已经基本上实现不了,目前的工作还是比较繁重的。”彭苏萍说道。
   与现在年轻人以“兴趣”为导向选择职业不同,彭苏萍表示,自己的选择更多是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们当时考大学没有自己的兴趣,是国家需求。我今年60多岁了,国家的需求、社会的需求、行业的需求,个人奋斗跟它吻合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离开这些谈自己的需求是很难的。”在彭苏萍看来,年轻人在某个时期,当有些事物看不清楚的时候,社会、国家和行业的需求,是成才最快的捷径。
   做科研除了决心、耐心、实干,最重要是身体要好。在工作之余,彭苏萍坚持锻炼身体,日行万步已经成为习惯。“身体不好,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行,我每天都走15000步,晚上10点半之后就开始走路,有时候11点多才走完。”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半下班,每天走上万步,这是彭苏萍的日常作息。据学生透露,彭苏萍总是充满热情,每天精力充沛,面带微笑,“连学校保安都认识他,每天都到学校关门才下班。”
   从煤炭到氢能,从矿山生态治理到城市道路探测,彭苏萍凭借自己的热爱与坚持,一直不断挑战新的科研高峰。虽已年过六旬,他依然健步如飞,全年无休地投入到科研工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超人”。
   “今后这个领域肯定不是我最有名,我只是做前期的探索,别人在我们的基础上会做得更好。”彭苏萍最后说道。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科技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科技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科技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1978751725@qq.com 
本网公告
环球科技网从不发布负面新闻资讯,也绝不会发布负面信息。如发现负面信息链接请甄别是否为环球科技网所发。
本网系北京伯乐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所有。本网唯一域名(www.hqkjw.cn),其它域名链接均为假冒。望广大网民及企业主认真甄别。


咨询、采访、合作、投稿等请致电:13911566744(含微信)

     
 
 


 

相关新闻

  • 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工信部出台举措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工信部出台举措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2022-09-26 11:25:16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张辛欣)记者近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已启动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申报和推荐,立足具体细分领域,以产业集群方式助力中小企业资源对接、要素整合,推进惠企政策落地,有针对性进行固链强链补链,同时还将支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参与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和建设。    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 [阅读]

  •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成熟阶段预计年产值将达500亿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成熟阶段预计年产值将达500亿 2022-09-16 10:40:19

       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全面提速,在各行各业“开花结果”,同时,吸引各地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加速建设,开展产业数字化新模式和新业态探索。    近日,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正式启动,据介绍,本届大赛主赛由宁波、青岛、深圳、北京等四个地... [阅读]

  • 埃塞俄比亚大使馆正式授权 HON COFFEE成立中埃文化交流中心   埃塞俄比亚大使馆正式授权 HON COFFEE成立中埃文化交流中心   2022-09-08 11:40:29

       【环球科技网】近日,埃塞俄比亚驻北京大使馆正式授权中国咖啡品牌HON COFFEE(北京泓澄科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中埃文化交流中心”,该机构由原来的埃塞俄比亚咖啡文化中心升级打造而成,未来将以咖啡文化为支点,从更高层次、更多纬度促进两国的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授权仪式当天,双方在埃塞俄比亚驻北京大使馆举办... [阅读]

  • 2022国际绿色零碳节在京举行,迈向碳中和之路 2022国际绿色零碳节在京举行,迈向碳中和之路 2022-09-02 17:32:09

       【环球科技网】8月30日,由数央网、数央公益联合国内众多大众及财经媒体共同主办的2022国际绿色零碳节暨ESG领袖峰会在北京举行,活动主题为:迈向碳中和之路。    本届零碳节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零碳节期间举行了包括开幕式、绿色可持续发展论坛、ESG峰会、“零碳力量... [阅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