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 2021(首届)中国车用材料碳中和大会启航
来源:
汽车材料网
日期:2021-07-13
责编:
殷绪江
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首次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汽车产业作为中国工业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碳减排与碳中和的重要领域之一。原材料生产、零部件制造工艺、服役期间碳排放以及服役后车辆回收和材料再利用等汽车生命周期内各环节都与碳排放息息相关,开展相关碳排放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紧跟行业趋势、感知行业需求,中国汽车材料网联合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将于2021年8月23-24日在重庆召开“2021(首届)中国车用材料碳中和大会”,与各领域相关专家共同研讨车用材料低碳排放新技术。
探讨推进路径 展开技术交流
“碳中和”作为行业面对的新课题,车用材料的基础碳排放、各类零部件工艺过程复杂的测算方法都将给汽车行业应对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带来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低碳化技术将迎来发展新机遇——中国汽车碳中和推进路径将直接影响汽车原材料的选用、零部件生产工艺的变化。“2021(首届)中国车用材料碳中和大会”将邀请车用材料及零部件相关领域专家与会发表主题演讲,推进车用材料及零部件全寿命周期碳中和领域技术交流和产业链合作,共同助力中国汽车行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成立专家委员会 助力低碳发展
按照2030年碳达峰的战略规划,汽车制造企业应尽快启动智能化生产和制造升级,在生产各个环节实现碳达标,形式已刻不容缓。如何提出科学的汽车产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和供应链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明晰汽车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推进路径,提供汽车产业碳排放管理政策框架体系建议,车用材料低碳发展技术路线规划及上下游产业链如何共同通力协作,需要作为中坚力量的各单位专家学者共绘蓝图。为此,主办方将在会上成立车用材料低碳发展专家委员会,力邀车用材料相关单位专家教授、技术研发人员参与,探讨碳达峰前汽车材料低碳技术路径。
特邀报告(部分邀请中):
莫汉-莫纳森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副主席,莫汉教授因致力于全球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而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毛新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终身教授、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
潘复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王秉刚 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国家科技部 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
王建锋 博士,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洪涛 博士,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副教授,中国电子节能专委会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专委会主任);
刘 波 博士,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能源汽车专项专家;
王智文 王智文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材料及轻量化部部长,正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汽车非金属材料副主任委员。
郑虹 一汽集团新材料与轻量化院院长;
王勇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秘书长;
高永生 博士,首钢股份首席技术专家;
路洪洲 博士,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汽车业务负责人、集团高级专家,中国汽研特聘专家;
高毅 博士 鞍钢蒂森克虏伯汽车钢有限公司;
管琪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绿色电子研究部部长,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电子产品的环境技术委员会(IEC/TC111) 国际标准专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器电子行业全生命周期评价标准化工作组(筹) 副秘书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标准工作组执行秘书,工信部绿色制造评审专家库成员;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宝钢股份有限公司 中铝集团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会“在线报名”已经全面开通,您可以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阅读原文等方式进行报名,与我们一起探讨汽车低碳技术!
会议联系人:张小姐
赞助及报名电话:0551-63857995;18156085929(同微信)
会议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