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员清晰地观测到由不对称磁重联导致的一个小暗条被切断并爆发。
太阳暗条悬浮在高温、稀薄的太阳日冕大气中,由相对低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和相应支撑的磁场结构组成,暗条研究一直是太阳物理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磁重联是由两组方向相反的磁力线相互靠近并重新连接从而形成新磁力线的物理过程,磁重联是太阳上一个基本且非常重要的快速释放磁能的物理过程,太阳爆发事件几乎都和磁重联有着一定联系,例如耀斑、暗条爆发、日冕物质抛射、喷流等等。由于受观测设备分辨率的限制,目前对小尺度磁重联的观测研究还非常少。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副研究员薛志科、研究员闫晓理等人主要利用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的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观测的高分辨率数据,结合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的极紫外和矢量磁场数据,分析了发生在2015年10月23日活动区12436中小尺度不对称磁重联的完整过程。
他们发现,不同于经典磁重联中的相向运动,暗条和磁环同时向同一个方向运动,随后它们之间发生磁重联并且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电流片,这种磁重联被称为不对称磁重联,最后等离子体以旋转喷流的形式被注入到新形成的磁环当中。另外,从H-alpha多普勒图像上还观测到在整个磁重联过程当中,磁重联区的等离子体都表现为红移特征,这可能与磁拓扑结构有关。
此次研究对于小尺度磁重联过程以及太阳暗条形成与爆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上。
突破性的木星新图像拼凑出了这颗神秘行星的 "幸运图像",让天文学家们对这颗气体巨人云层中的剧烈风暴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 利用夏威夷毛纳凯亚岛上的双子星北望远镜,可以绕开地球大气层的影响,让我们清晰看到了木星,仿佛置身于木星周围的轨道上。 虽然它可能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但要拍到木星... [阅读]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消息,宇宙学家们利用引力透镜,重新确定了宇宙物质的密度和结构,进而可以为宇宙的总质量“称重”。该成果属于欧洲的“千平方度巡天”计划,相关报告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期刊上。 10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更精确地了解宇宙的&ldq... [阅读]
2020年5月5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把近22吨重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太空。这是中国乃至亚洲火箭首次发射超过20吨的航天器,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在世界现役火箭运载能力第一梯队中的地位。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 [阅读]
在刚刚过去的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天问一号”届时将与地球相距4亿公里之遥,为保障探测信号的接收,4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建设的70米天线(以下简称GRAS-4天线)高性能接收系统在天津武清成功进行了反射体的... [阅读]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