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核心舱集成了我国航天领域的尖端技术,它的成功发射,背后有哪些技术支撑?记者探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以下简称“二院”),看看这里的测量雷达、声表产品、微波雷达、晶体元器件及尿处理子系统等技术怎样为天和核心舱提供保障。
雷达“眼睛”保障稳定飞行。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中,二院23所两部固定式脉冲测量雷达化身火箭“保护神”,火箭飞到哪里,雷达就像“眼睛”一样“看”到哪里。外观比一节火车车厢还大的天和号,在雷达屏幕上只是一个小点,不断跳动闪耀,画出线条,一旦火箭飞行出现偏移轨道的状况,即刻就能被发现。
“不足指尖大”的元器件护航通信。除了启程段的雷达保障,在发射、升空在轨期间,二院23所研制的声表产品——声表滤波器和扼流圈为天和核心舱传输系统、通信分系统等关键部位提供通信保障服务。声表滤波器用于滤除飞行不同阶段的各种干扰信号,保障通信清晰传回地面。扼流圈则用于抑制因环境变化引起的设备电路电流突变,提升设备抗电磁干扰能力,保障设备可靠性。
跳动的“小心脏”永不停歇。此次任务中,二院203所研制配套了包括石英谐振器、晶体振荡器在内的9种型号、数百只晶体元器件产品,为空间站打造了一颗非常可靠的“心脏”,全程护佑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在天和核心舱的控制系统、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中用到的大量晶体元器件,有的像一元硬币,有的仅绿豆大小,它们像一颗颗跳动的“小心脏”,永不停歇。这些元器件产生的信号成为天和核心舱稳定跳动的“脉搏”,助力天和核心舱在太空中飞得又高又稳,并确保与地面互相“看得见”“听得清”。
微波雷达“穿针引线”。在空间站建设环节,二院25所微波雷达承担着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为空间站建设“穿针引线”。天和核心舱安装了三台应答机,雷达主机分别安装于货运和载人飞船上。微波雷达作为中远距离的测量手段,在交会对接过程中为飞船与空间站核心舱提供精确测距、测速、测角信息及通信数据,实现远距离捕获、稳定跟踪、精准导引。此次任务中,该所应答机随空间站核心舱发射升空。三台应答机分别安装在天和核心舱的三个对接口处,随核心舱长期在轨运行,为后续空间站建设中多舱对接任务提前做好准备。
超级净化器可净化尿液。二院206所研制的环控生保尿处理子系统及电解水净化器等组件产品,是天和核心舱环境控制生态保护关键子系统之一,在此次任务中备受关注。“在单一工作周期内,尿处理子系统能够从6升尿液中提出5升的蒸馏水,且经过净化的再生水超出国家卫生标准,完全可以满足在空间站中长期驻留的航天员清洁、制氧等多种用途。”206所空间机电技术研究室主任崔广志介绍道。(记者 詹媛 通讯员 李乔)
3月中旬,巨型麦哲伦望远镜宣布已经完成了第六块镜子的熔铸。这个曾经因工程量巨大而引起担忧的巨型地面工程,在建成的路上再次迈出重要一步,让人更加期待它投入使用的那一天。 巨型麦哲伦望远镜(Giant Madellan Telescope),简称 GMT,属于地基极端巨大望远镜,位于智利的拉斯卡姆帕纳斯天文台... [阅读]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4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提出了“月球方舟”计划,建议将地球上目前已知的670万种物种的DNA样本送往月球保存,整个项目有望在未来30年内完成。不过,他们也指出,整个项目将耗资数千亿美元,而且仍面临不少技术难题。 研究报告作者、亚利桑那大学的杰坎·桑... [阅读]
“今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将超过40次,全年发射次数和数量将再创新高;多型长征系列火箭联手共同开启的空间站建设任务,系我国航天史上首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专家姜杰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载人空间站的建造,需要长征系列火箭首次进行组合式发射,其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发射空间站核心... [阅读]
“由航空工业所属航空工业特飞所自主研制的民用载人飞艇AS700,预计于2021年下半年实现首飞。”3月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特飞所高级主任设计师张金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张金华介绍,载人飞艇AS700是根据国内外低空旅游市场需求,依据中国民航局飞艇的型号合格审定要求,... [阅读]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