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而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之一,人工智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电商、医疗等领域。
风生水起之余,人工智能产业也暗藏隐忧:随着全球人工智能规模化建设和应用的加速,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设计研发及融合应用面临的安全风险正日益凸显。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瑞莱智慧RealAI、百度、腾讯等单位共同撰写的《人工智能安全框架(2020年)》显示,随着深度伪造技术开源代码、APP应用增多,不法分子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制作虚假视频侵犯个人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的现象屡见不鲜。截至2019年12月份,全网流传的深度伪造视频中,虚假色情内容占比高达96%。
而这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指纹和人脸识别留下的生物特征信息、自动驾驶留下的个人行踪记录、手机APP保存的个人隐私数据,医院里留存的诊断治疗记录……人工智能跑步进入人们工作生活的众多场景,用户各种行为被记录并作为数据保存起来,由此带来的数据泄露、数据伪造、算法瓶颈、隐私安全、伦理困境等问题如今正一点点浮出水面。据有关报道,今年7月份就有不法分子在电商平台贩卖人脸信息,以5角钱一份的低价打包出售后,被盗的人脸信息被用于虚假注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尴尬的是,《人工智能安全框架(2020年)》显示,现阶段人工智能企业主要聚焦于技术研发和产品运营,在人工智能安全方面投入相对较少、基础薄弱。目前,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多处于学术研究和少量试验试用阶段,尚未形成适用于各类人工智能应用的成熟安全产品和服务体系。
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安全是重要保障,是形势所需,也是一些技术落地不可或缺的前提。离开了安全谈人工智能,犹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实践也已证明,时下人工智能安全需求与企业安全投入不足以及人工智能安全产品服务欠缺之间的矛盾,正成为制约人工智能产业长远发展的瓶颈。
站在发展困境与时代机遇重叠的关键时刻,业界期待产学研各界协同合作,不断完善与升级出更安全、可信、可靠的人工智能技术,扎牢人工智能安全的篱笆,让人们能安心享受这一技术红利。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温竞华)国际数据公司(IDC)与浪潮集团日前联合发布的《2020-2021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占比将达到15.6%,成为全球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报告预测,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约62.7亿美元,未来4年将保持30.4%的年... [阅读]
刷脸认证、自动驾驶、智能音箱、手术机器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爆发期,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电商、医疗、安防、教育等领域,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由此引起的数据伪造、算法瓶颈、隐私安全、伦理困境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上述问题,包括很多人工智能企业估值高、销量少,其根源都要从人工... [阅读]
快节奏时代,手机App多如牛毛。为了提高App的排名而衍生出的“刷榜”这一地下产业链,成了不少人的“生财之道”。近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80后蒋德(化名)靠着帮App“刷榜”成为年入过千万元的“成功人士”,实际上则是违法App的幕后帮... [阅读]
2020年作为新基建元年,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向高质量倾斜,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在疫情“新常态”下更直观地展现出来。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从操作流程到管理流程的跃迁,让各行业企业及员工享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俨然成为当下发展的重要课题。 实在智能凭借全自研的AI技术能力与对RPA行业的深... [阅读]
2025-04-02
2025-04-01
2025-04-01
2025-04-01
2025-03-31
2025-04-02
2025-04-01
2025-04-01
2025-04-01
2025-03-31